通過「三跑」環評帶出的問題

通過「三跑」環評帶出的問題

2014-09-17 信報財經新聞

經過個多月的會議,環境諮詢委員會(環諮會)終於有條件通過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下稱「三跑」)的環評報告。
原本這個以千億元計的超巨額項目,政府上下一心推動是理所當然的,但礙於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規範,許多人質疑政府和機管局深化的緩解措施是否符合條例。這帶出的問題,有必要商榷,以改善環評程序。


機管局作為「三跑」的倡議人,承擔「三跑」的環評研究,並向環諮會提交報告闖關,是力有不逮的。筆者8月4日的《信報》文章(《機場「三跑」環評能過關嗎?》)已經指出,環評報告提議的許多緩解措施,例如成立海岸公園、控制受噪音干擾的土地用途,甚至控制噪音飛機等都不是機管局的權力範圍,政府不出手,便很難滿足環評的要求。

「三跑」環評最具爭議的一點,是在工程施工的七年期間,中華白海豚大約喪失900公頃的生活覓食空間,被逐後會變得無處容身。環評報告只控制施工的干擾,而機管局的專家竟然語出驚人,天大地大,海豚可以自生自滅,毋須任何補償措施;他們相信七年後,海豚會回流香港。這套理論,令全城嘩然。環諮會大約收到三萬份意見書,強烈要求在香港水域內為海豚設立安置區,並控制快船的數量和速度,避免撞及海豚。

環諮會的環評小組於8月11、13、18、19日、9 月2 日開會五天,激辯環評報告,強烈要求為海豚設立安置區。到9月2日續會前,政府宣布爭取於2017年前,把大嶼山西南的索罟群島海域列為海岸公園,用作保育海豚;機管局同時也向環諮會提交「優化海洋生態及漁業的保育計劃」,涵蓋施工前後的緩解措施。

任何人都會聯想到政府在關鍵時刻出手,回應公眾和環諮會要求,火速把索罟海域列為海岸公園,是要製造條件,讓環評通過。不過,政府的新聞公布卻清楚說明,訂立海岸公園與「三跑」環評扯不上關係,此時公布,純屬巧合!

政府的公布確是令人費解,我們只能在環評條例中尋找答案,還要反過來問:如果政府宣布此等舉措是機管局的環境緩解措施之一,那麼將有何影響?事實上,如果這一舉措是補償措施,而沒有在環評報告中提及,那麼若嚴格跟從環評條例,機管局就是承認原本的報告不足,而要作出重大改變!這樣,環諮會怎可通過不合格的報告呢?這真是幫倒忙。

政府火速決定海岸公園及其公布內容都是深思熟慮的,既回應環諮會和三萬份公眾意見,也沒有否定環評報告。索罟群島海岸公園佔海域1700公頃,若在施工前成立,可以成為海豚的避難所,是可以補償施工時海豚喪失的活動和覓食空間。這一外在環境的改變,環諮會是不能不考慮的。

機管局的優化計劃帶出同樣問題,推出優化計劃是否意味原本的環評報告不足?優化計劃的緩解措施,包括加強沙洲和龍鼓洲海岸公園的管理和擴大生態管理的範圍,製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讓海豚能真的可以避難。這原本是回應民間和環諮會的要求,是好事,但卻觸動另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實在始料不及。

當環諮會審理「三跑」環評報告,政府、機管局和環諮會有互動,客觀上把環評不足的地方改善,以滿足民間、包括環保團體的要求,這應該是合理的程序,如今卻受到質疑,而且是根據環評條例提出的質疑,這實在值得公眾深入討論。反過來,如果項目倡議人不能作出任何改善措施,環諮會和公眾提出任何要求,都是毫無意義,那又是不是公眾所想的呢?

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副教授

環諮會委員 熊永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