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域談判成僵局 民航處語言偽術掩飾



行政會議拍板通過機場第三條跑道融資方案,但有空域爭議未解決,民航處未有清晰說法之前,政府決不能「袋住先」,否則1415 億公帑將可能付諸流水。

2015-03-18 明報

眾所周知,機管局負責管理機場地面設施的運作,包括接待飛機和乘客,但是飛機升降和天上的交通屬於航空安全,就由民航處負責。但是在第三條跑道這件事上,一直以來,民航處放任機管局外行充內行,回應公眾空域的質疑,政府就躲於背後,即使是兩位前任處長樂鞏南先生和林光宇先生多次撰文反對三跑,特別指出空域的關鍵性問題,亦視若無睹,闊佬懶理。

擴展空域是否曾觸礁必須交代

現任處長羅崇文被指「亂使錢」正接受立法會帳目委員會聆訊,大有機會揭出更多的內情。現時民航處有20 個「空管工作席位」,即使將來有三跑,也只需增加10 個已足夠應付,但為何要超買至120 個呢?莫非只是因為「大花筒」?有機師團體稱,當年獲邀參觀新總部大樓及空管系統時,羅崇文向眾人豪言,規模大幅擴充是為了將來空域擴展,預計香港空域將會擴至廣州以南。事情倘若屬實,則引發的後果更為嚴重,未得內地同意先行偷步,有脅迫內地空管單位之嫌,勢必拖累整個空域談判,徹底廢掉三跑武功。

早前,林光宇先生間接印證有關說法,指從內地消息獲知,羅崇文的確有此「宏圖大計」,提出香港較內地優越可管轄更多空域,但他不懂國情,忽視對方感受,並觸碰最敏感的軍機管理問題,導致談判觸礁。民航處對相關報道的回應十分奇怪,疑點極多,運輸及房屋局必須徹查,否則一面倒向公眾及行政會議輸出有關香港擴闊空域的正面信息,是誤導香港公眾和最高決策者的不負責行為。

內地傳媒反響大反映談判空間有限

民航處接受傳媒查詢時,初時指三跑進入司法覆核程序不能評論,但卻離奇地在報道出街後當晚約10 時發出逾800 字的新聞稿回應。有關的回應隨即被新華社轉載發布,中央電視台及大小地方傳媒都有報道,而統一的標題是「香港民航處:不存在香港空域管理國家軍機問題」。由此推斷,空域的爭奪在內地極其敏感,稍為提及也嚴重觸動敏感神經,空域談判毫無空間可想而知。

本欲冷處理問題的民航處,恐怕是在某種壓力之下被迫於深夜發稿澄清,這時本地報章早已截稿,對象明顯不是本地傳媒,同時亦反映民航處內裏深知內地在空域上寸步不讓,必須向對方清晰表明立場,再也不能迴避。但對本地傳媒就一律以司法覆核為擋箭牌「無以奉告」,前後兩種態度,是否存心欺瞞香港市民呢?

民航處回應曖昧未否認林光宇說法必須留意的是,針對林光宇先生的指稱,民航處的用語是這樣的: 「《方案》旨在提升珠三角地區空域的整體航班處理能力,在空域共享的大前提下,雙方(內地及香港)都會利用對方小部分的空域。為了更有效進行空管,雙方會使用不同的高度層,有關空域的擁有權仍屬於原有空管單位,因此並不存在香港擴展空域至廣州或管理國家軍機的問題。」

「不存在」可以是多種可能,擴闊空域建議若然被否決當然不會成為事實,但不代表羅崇文沒有提出過,繼而再引伸一連串問題,到底運房局知情嗎?如果知情,引發的後果有否評估過?如果不知情,應該如何跟進呢?斷不能糊里糊塗地讓三跑就此上馬。

民航處的另一個取巧之處是,現有的航機操作的確會涉及對方小部分空域的,作為一種彈性緩衝的處理,這個做法早於赤鱲角機場啟用之時已經沿用。民航處將「舊料」搬出來跟空域談判的進展混為一談,令行外人難以分辨,不是誤導是什麼呢?

文件顯示空域方案須早於三跑前訂定香港、澳門和內地民航部門於2004 年開始就珠三角洲地區的空域進行會議,但11年來一紙文件公眾也無法見到。而機管局就一直強調,只要三跑確定上馬,空域問題自然解決,筆者看過相關的文件,未曾公開過的三方第一次會議紀要,當年早已訂下清晰目標: 「持續地滿足到2020 年珠江三角洲地區空中交通運行的需要;逐步建立空域結構合理、保障設施完備、運行安排暢順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統一設置珠江三角珠地區的進離場航線和飛行程序,逐步統一運行標準和管制程序,通過加強空管信息交換實現管制運行的順暢和高效」。

預示2020 前即三跑建成前已確定解決空域問題,而時間表亦具備: 「2005 年9 月底前,珠江三角洲地區空管規劃與實施初步方案;2006 年12 月底前完成方案評估。」

如按以上路線圖和時間表進行,2006 年12 月至今超過8 年,有關的空域方案應該已經有詳細內容和正在實施當中,繼而才討論三跑計劃,但時序卻被當局扭曲為先有三跑再有解決方案。

近來運房局長張炳良多次搬出所謂「2007年方案」,究竟與2004 年的會議紀要的內容比較有什麼分別? 有何進展呢? 為什麼2015 年還在談2007 年的東西?而裏面提及的短、中、長期目標和措施又實現了多少呢?現距離2020 年只有5 年時間,與2004年或2007 年比較好歹總有一些進展吧?可惜有關進展隻字未見!另外根據香港獨立媒體向澳門民航局的查詢得知,三方最後一次的會議已是2012 年的事,一個停頓了兩年多的三方會議橫看豎看都不是「進展」吧?

廣州三跑成擺設

政府內部或許有人確信,只要香港三跑鐵定上馬,在中央的支持下地方必定讓路。但民航處的回應已經自我引爆,不存在擴闊空域和管理軍機的問題,表明其中一個可行選擇已經消失,環迴的空間再縮細。况且廣州白雲機場第三條跑道上月啟用後,由於空域堵塞,機場只增加了10 多個航班,可見民航空域資源的緊張,加上廣州是國家規劃裏的國際航運樞紐,激烈競爭之下,香港機場管理局的舉措分明是搶奪別人原有的資源,即使「阿爺」協調,分到幾多亦成疑問。

過去幾星期多個反水貨客示威,已令原本緊張的中港關係再度繃緊,如果香港在經濟發展上仍然繼續以「大香港主義」心態去搶奪空域,一定會令兩地關係進一步惡化,政府豈不是在引領香港走向一條動不動就向中央人民政府「攞着數」並因而與其他地方政府對立起來的不歸路嗎?損人而不利已,絕非香港之福。

經常強調要加強區域合作的行政長官梁振英和行政會議成員們:你們要清楚判斷大局和手上資料的真偽,慎思而行,歷史將會證明你們的責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