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局拒公開三跑內部回報率 稱經濟效益4500 億被質疑過境客近半貢獻微

【明報專訊】造價達1415 億元的第三條跑道(三跑)工程爭議不斷,繼空域問題後,社會關注其經濟效益。機管局昨披露,在三跑最新設計下,其經濟貢獻佔本地生產總值約5%,為本港額外帶來4500 億元經濟效益,又指現時機場旅客中,轉機客佔整體過境旅客約三分之一。但機管局不肯如其他大型基建,公開項目的內部回報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反對三跑團體引述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數據稱,三跑啟用後至2030 年,轉機客佔整體旅客比例將增至46%,質疑三跑對本港經濟貢獻低。

2015-03-20 明報

「雙Y」變單客運廊停機坪面積減半

機管局早前公布三跑工程包括填海建人工島、興建跑道、新客運廊及停機坪、擴建二號客運大樓等,但對比機管局2011 年提出的設計方案,新客運廊及停機坪面積縮減近半,由原先「雙Y」變成「單Y」形,客運廊面積由原訂50 萬減至28.3 萬平方米,停機位亦減至57 個。

機管局消息稱,去年向政府提交融資方案時已更改設計,新設計可容納機場至2030 年所額外增加的3000萬客量,雖較原先設計5000 萬低,但已符合《機場2030 規劃大綱》的要求,另考慮到成本及工程時間,「不想超前太多,將三跑工程發展到極致」;剩下未發展的土地,會視乎三跑啟用後按需要再擴展。

消息續稱,因已更改三跑工程設計,機管局已重新估算三跑的經濟貢獻、回報率及經濟淨現值,並已向行會提交最新數字。

學者:內部回報率一成方合理

對於新設計下三跑的經濟效益如何,機管局發言人回覆稱,三跑系統經濟貢獻將佔本地生產總值4%至5%,與雙跑道系統比較,為香港額外帶來4500 億元經濟效益,以及提供逾10 萬個職位,重申三跑系統可鞏固本港作為國際及區域航空樞紐的競爭力。但機管局不肯披露三跑的內部回報率。對比同類大型基建,高鐵的內部回報率約6%,港珠澳大橋則為8.8%。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說,機管局縮減三跑工程規模,相信是為方便工程盡快上馬,「如按原設計,可能真要2000 億元」。他認為,三跑更改設計後,會較原先設計所推算的經濟效益有一定影響,又稱內部回報率要達10%才算合理。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三跑建成後可增加機場使用跑道的彈性,指三跑屬於社會整體投資,長遠對本港有利。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田北辰對當局未有提供三跑內部回報率表示理解,因跨國或跨區的大型基建,涉及經濟影響的因素廣泛,較難計算內部回報率。曾任立法會財委會主席的劉慧卿則認為,以往高鐵、港珠澳大橋亦有公開內部回報率,指政府若對三跑回報率已有初步評估,理應盡快向公眾交代,令公眾先有初步概念,說服公眾。

另外,機場發展關注網絡發言人巫堃泰昨引述IATA數據指出,預測三跑啟用後至2030 年,機場總客量達9700 萬人次,當中港人佔2400 萬,旅客則佔7300 萬,但當中46%即3380 萬屬轉機客,他認為這比例極高,對本港的經濟貢獻未必高。

機局:過境客現佔三分一不會大變

機管局發言人反駁稱,現時機場旅客中,轉機客佔整體過境旅客約三分之一,預期將來不會有太大變化,不認同有意見指三跑系統是為內地旅客而建,由2011 至14 年間機場新增33 個航點當中,只有3 個位於內地,重申三跑為本港而建,最終受惠是港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