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達教授 -- 十問《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

2011年7月11日《信報》

機管局從6 月發表《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諮詢文件,強烈建議擴建機場,填海造第三條跑道。當局舉辦了一個展覽,幾個研討會,但社會的討論只維持了一個星期左右,踏入第三個星期,已沒有大眾傳媒討論,公眾對於這項千億工程似乎找不到切入點,老鼠拉龜,不知如何下手。


機管局的諮詢對象,看來並不是普羅大眾。而是與航空業有關的個人或團體,業界的反應十分一致,出錢的是「亞公」,得益的是自己,當然是一片叫好,而且埋怨當局提議得太遲,諮詢得太慢,理應馬上決定,即時動工。再遲的話,香港將喪失國際航空樞紐地位,蒙受以千億計的經濟損失。業界和機管局同坐一條船,當然是鼎力支持多建跑道,反正建了以後,餅造大了,生意自然多,機管局提供怎麼樣的服務?如同分餅仔,日後再談。況且分餅仔的言論,不適宜出街。

最能評論機場擴建這複雜議題的,可能只有學者和學生,不過,6 月至9 月,中學和大學放假,連舉辦一個論壇都不可能。機管局舉辦的論壇,不知何故,只有支持擴建的經濟學者,連有保留意見的,也沒有一個,安全系數的確高,或許機管局免得夜長夢多。不過,這就更不能挑起討論。

一個月來,只有環保團體對擴建有少許意見,而且主要是關心對海豚的影響,這早是意料中事,應付不難。機管局只要承諾在環評中處理,就能符合法例要求,安然無事。


諮詢期限將過

那三個月諮詢期,轉眼即過。當局會否會以市民反應冷淡,即代表市民普遍沒有不滿意為理由,在10 月立法會復會後,馬上火速尋求通過撥款?這肯定是機管局和業界樂見的,但是否港人之福?實難判斷。

對於一些重大決策,港府只馬虎過場,不作認真辯證,筆者憂心忡忡。雖然有人認為香港要繼續保持國際航運一哥地位,只有不斷擴張,別無選擇,愈遲擴張,損失愈大,根本沒有討論餘地,爭辯的人,只會費時失事,那麼又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重蹈貨櫃碼頭落後於深圳的覆轍,只會是千古罪人。

筆者認為辯論本身是一個教育過程,也是港人重新肯定身份,重新為香港回歸後,在祖國大家庭定位的過程。重大決策全無份兒,怎能有主人翁精神?疏離感只會愈來愈強,民間抗爭只會愈演愈烈。我主張以理服人,令人人感到擁有決策權,有主人翁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出現如胡主席所講的和諧社會。


甘當千古罪人提十問


我本這信念,又冒被罵千古罪人的風險,提十條問題,挑起討論,希望能產生有益和有建設性的作用。


問題一、今年是全國《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香港作為全國的龍頭城市,擁有全國最國際化的機場,能為全國、最少是珠三角起怎麼樣的作用?


《十二五規劃》明確要求香港要與珠三角城市組成世界一流的城鎮群,而《珠三角規劃綱要》亦期望打造南中國的灣區,香港作為區內龍頭,而香港國際機場又是全國全區之首,除了與區內機場競爭外,還有沒有互補的空間?帶領區內兄弟機場更上一層樓?換句話說,機管局或房運局在編製《香港國際機場2030 規劃大綱》時,有沒有更闊的視野?顧及全國及全區?


問題二、全國正在建全球最具規模的高速鐵路系統,以減輕航空運輸的壓力,亦落實減排節能。香港有沒有配合這一國策?


在高鐵主導的全國運輸系統中,香港國際機場如何與高鐵有機結合?



問題三、香港空港無論在客貨運表現都成功,貨運更是全球數一數二。香港空港成功要素是不是單靠機場跑道?多一條跑道就多一份生意?其他因素都是次要?



若不是,哪為何機管局的文件只談跑道,不提其他呢?我們是否有必要增強其他因素呢?若要,又如何增強呢?



問題四、有說空港的競爭激烈,不進則退,樞紐位置一失,就無法挽回,因此,我們只有不斷競賽,人家有三、四、五條跑道,我們只好奉陪。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們的空港發展是不是只能沿這軌走,別無選擇?那麼,當全國和本港尋求可持續發展時,香港的空港如何配合呢?



問題五、當區內機場你爭我趕,加速建跑道;(事實上,廣州和深圳的新跑道一定比香港造得快,開得快,)那麼飛機航線和班次也愈來愈多,在華南極為局限的航道必愈來愈繁忙,航空交通的管制壓力愈來愈大,但珠三角的空域管制權在解放軍,香港無能為力。據知,珠、港、澳政府都曾向中央反映意見,但軍方不為所動。三年來,絲毫不動。現時的空域管制延誤飛機升降,一年就多燒掉了約十萬噸燃油,多排三十二萬噸碳。單單國泰公司就多燒了二萬五千噸油,多排八萬噸碳。



那麼,若這些新跑道一條又一條落成啟用,空域愈來愈擠塞,而軍方依然不動,空域交通將會是怎麼樣的境況?



問題六、機管局要增強香港國際機場的樞紐功能,以增強競爭力。那麼,機管局打算增加更多內地航點、航線和航班,與現時深圳和廣州機場,展開更激烈競爭,還是增加更多區域航點和航班,與東京、新加坡、首爾等亞洲樞紐機場正面交鋒?機管局有沒有一個全盤的發展大計?讓市民了解我們的空港將如何定位。





航機升降定價原則



問題七、經濟學者處理需求的最有效方法,往往是尋找最佳的定價,把無利可圖的假需求幹掉。機管局現時對航機升降等各項定價如何?可否交代制定價格的原則?是否對以本港為基地的航空公司有優惠?是否對污染量大的航機加重收費?有否實施繁忙時段的擠塞附加費?有否評估收費結構對需求的影響?繼而對容量的影響?



問題八、粗略估計港人起碼有三分一人口曾經使用香港國際機場,港人對我們的機場效率和服務,年年獲國際機構評為第一,感到自豪。人人都對機場服務水平有所期盼,那麼,當機管局制定這《香港國際機場2030 規劃大綱》時,有沒有對港人的期盼作詳細的調查?有充分的了解?若有,哪港人的期望是甚麼呢?機管局如何把這些期望納入在規劃大綱呢?



問題九、機場增加跑道,必然填海造地,亦必然對海洋生態、噪音和廢氣造成負面影響。二十年前,建赤角機場時也碰上同樣問題,當局應已對問題的認識和緩解方法積累經驗,為何還要等新的環評報告才能提出緩解方案?十多年來,機管局對機場造成的環境衝擊做了多少緩解措施?環保署有否根據建機場時的環評報告做審查?哪些環保措施能達到當日環評估算的效果?機管局若有信心能壓抑機場擴建引起的環境破壞,哪為什麼現在不執行,讓香港環境受益?而要等待市民、政府和立法會通過擴建方案,又要等新的環評報告建議,方才考慮執行呢?





本地就業如何受益



問題十、據機管局估算,機場涉及的就業人數差不多二十萬,佔勞工市場重大份額,無論對經濟和社會穩定都有重要貢獻。對這些數字,我們不用懷疑,但其中有多少是由擴建跑道而增加的呢?又有多少工種?可有一個清楚的表列,讓人更容易理解?這樣龐大的就業人口,機管局打算從哪裏招聘?本地員工佔多少份額?本地員工是不是都是一些無技術的勞工?高薪厚祿的都是外地員工!若不是,哪員工是怎樣培訓的呢?本地院校哪些課程是合適的呢?若果沒有合適的,當局是否會增設一些新課程呢?



以上問題的答案,將有助市民和議員們討論機場擴建的議題,期望當局能盡力提供。筆者希望能有一次高水平的討論,達致理性的共識,決策能義無反顧。



愛之深、恨之切,香港國際機場是香港聯繫國際,連接未來的門廊,亦是香港之為香港的根基。國際機構以香港為基地,其中原因是香港國際機場四通八達,連接國家和亞洲,效率高。香港國際機場搞得不好,將動搖香港的根基,又會成為笑柄。讓我們一起規劃,為國民作一個好典範。



來源連結 : http://www.hkej.com/template/forum/php/forum_details.php?blog_posts_id=70176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