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管局:不要花我們的命和健康,去換GDP!

香港經濟日報 2011/7/12
朱漢強 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

台灣有一個「至筍」的發展項目︰大公司打算在中部彰化的「鄉下地方」豪擲千餘億港元,聲稱項目投產後,每年可創造2,500億港元經濟產值,進貢稅款110億元,締造37萬個就業機會,就業大軍比彰化市總人口還要多。計劃又答應為當地提供上千職位,惠澤地方走上脫貧之路。

用香港人事事講經濟效益的標準去「秤」,「飯應啦!」

這個工程叫國光石油化工基建計劃,包括煉油廠和輕油裂解中心等50多項建設。看不懂化學名稱不打緊,國光要你知道上述經濟效益就夠。

「性命換外滙」 台國光計劃被拒

計劃不獲通過又如何?國光的官方網站上描繪了一個「沒有石化」的悲慘世界——總經濟損失「上兆」台幣,還會嚴重影響民生︰「馬路將不再是平整的柏油路、沒有電話可以打、生病了沒有藥可以吃,想從台北去一趟高雄也只能用走的了。」

又是經濟損失、又會威脅老百姓生計生活,試問誰擔當得起?論形勢十拿九穩,偏偏結局來個反高潮,國光公司今年4月宣布放棄計劃。

現實是,彰化的長者跑到台北拉橫額反對;八十後學生哥在多個縣市串連上街和應;醫學界搞聯署;導演、作家、詩人粉墨登場不要國光;環保團體更組成大聯盟,動員7萬多人「夾錢」買起施工的濕地。最終馬英九開腔︰不歡迎計劃。

暫且不說形勢為何大逆轉,先看國光的宣傳策略——是否耳熟能詳?或者直接與本城機場管理局提出興建第3條跑道「對號入座」︰兩者都洗腦似的集中推銷項目帶來的經濟好處,強調否決項目等如削弱競爭力。至於項目為環境及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則避重就輕。

只講經濟效益 避談空氣污染

國光計劃表面風光,為何淪為過街老鼠?以空氣污染為例,國光承諾做台灣「最乾淨的石化工業」,但不過是糖衣毒藥。因為它會噴出大量空氣污染物,威脅遠至台南的民眾,足令全台人口平均折壽23天,換算成醫療及人命的「經濟損失」,保守估計達77億港元。但人命和健康怎可用金錢衡量?台北醫學大學學者郭育誠說得好︰「不要花我們的命去換外滙。」

興建第3條跑道的諮詢工作,與國光計劃原來是五十步笑百步。當機管局灌迷湯似的推銷其經濟效益時,有沒有說明計劃可能無法通過年底更新的空氣質素指標?多少長幼將因為得不到充分保障而犧牲健康?也別以為這只是東涌居民的噩夢。隨着機場擴建及港珠澳大橋等基建落成,重型柴油車流量大增,排出的空氣污染物將沿着北大嶼山擴散,進一步敗壞污濁不堪的市區路邊空氣。健康成本數據不全,你能不計代價地盲目擁抱擴建嗎?

拒公開空氣報告 怎取信於民

提供全面資料,增加透明度,是取信於民的基本態度。可惜機管局最近約見本會時,一再拒絕提供已完成的空氣質素影響初步報告。連基本資料也欠奉,何來討論基礎?抑或是刻意隱瞞?

更不堪的是,環保團體踢爆機管局篡改中華白海豚的出沒統計地圖,淡化工程對生態的影響,局方高層最終要向環團當面道歉。

在宣傳品上,機管局用的「招數」跟國光殊途同歸,指一旦延誤第三條跑道計劃,「將令香港國際機場的容量在第三條跑道落成之前已經飽和。其間,香港的航空交通流量或會流向那些航空連繫日益緊密的機場,而流量一旦失去,便難以復得。」又是大石壓死蟹,誰敢反對?

我不反對經濟發展,但發展不應超出環境及公眾健康的承受程度。事事講經濟效益的香港人,也應心清眼明,看到健康、環保都是成本。

請機管局不要花我們的命和健康,去換GDP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