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跑道只談效益 瞞公眾健康威脅

來源 : http://www.foe.org.hk/welcome/gettc.asp?language=tc&id_path=1, 7, 28, 151, 4572, 4726



香港經濟日報
2011年6月14日

新跑道只談效益 瞞公眾健康威脅


玫瑰雖美,卻可以很昂貴。1989年港英政府推出「玫瑰園計劃」,寓意透過興建赤鱲角機場為主的十大工程,為香港未來締造玫瑰園。然而,這朵玫瑰埋單找數盛惠1,500億元。

是新機場這朵玫瑰中看不中用嗎,怎麼14年不到又要「泵水」?第三條跑道倘若拍板興建,1,300多億元的成本將直迫當年十大工程的總使費,成為本港有史以來最貴的單一基建項目。平均攤分的話,每位市民要「掏出」19,500元。



環評「無可奉告」 是游說抑諮詢

香港機場管理局雖然亮出兩套提升跑道運載能力的方案,但路人皆見,機管局和政府的「底牌」是興建第三條跑道;至於強化現有兩條跑道及配套的另一方案,只是「跑龍套」的陪襯裝置。

機管局上周與環保團體會晤,強調擴建帶來成本效益,但對於項目將造成多大的環境破壞、對公眾健康構成多少威脅,卻幾近「無可奉告」,反而要大家選定方案後再行評估。這,根本是本末倒置。

雖說是公眾諮詢,但政府卻拿不出客觀全盤的資料,市民只能歎句「巧婦難為無米炊」,任何討論都注定是傾斜的,無法達致真正的衡量輕重。要知道,當成本效益成為唯一判斷標準時,答案必然只得一個︰就是經濟效益愈大愈好,至於其他關乎環保和公眾健康的考慮——這些往往隱藏卻又嚴峻的損失——統統都要靠邊站。我們很難不懷疑,局方和政府心中只有經濟效益,目中卻無環保。更甚者,現在局方進行的其實並不是諮詢,而是老早就定下立場的游說。

但經濟效益這「掩眼法」,掩蓋不了空氣質素敗壞的現實——這是議會和公眾較忽略的一環。機管局淡而化之,說擴建後空氣質素只會受到輕微影響。筆者想指出,機管局所謂的輕微影響,乃建基於已不合時宜的「空氣質素指標」(AQO)。特首已承諾在今年內更新指標,若以新指標計算,受機場影響最深的東涌及屯門區,空氣質素極可能不合格。這「一口氣」關乎你我健康,試問應否成為判斷機場未來發展的先決考量?

空氣污染增 殃及東涌22萬人

香港地球之友早於2005年,跟進北大嶼山各大型基建對空氣質素及公眾健康的潛在風險。當年調查發現,63%受訪的東涌居民表示區內空氣惡劣,44%指有家庭成員患上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超過五成受訪者更認為,區內空氣品質若持續敗壞,樓價將受壓下挫。新跑道一旦建成,新增五成航班所產生的空氣污染物,在在威脅東涌未來22萬居民的健康。

機管局對空氣質素部分的評估,還有另一個疏漏,就是未有計算周遭多項大型基建累計造成的污染影響。要知道,加上港珠澳大橋項目後,行經北大嶼山和屯門的重型柴油車數量將會暴增,排放更多空氣污染物。

我們不妨量化以上的污染想像:到了2020年,光是東涌區內新增的重型車流量,每年可高達533萬至753萬架次,意即平均每日行經北大嶼山的重型車,會約有15,000至20,000架次,較2004年全大嶼山100萬架次的車流量,多出4.3至6.5倍。

機管局只懂說工程刻不容緩,卻不提供詳盡的環境影響數據,議員能就此輕率地開綠燈嗎?機管局只講經濟效益,公眾健康是否就一文不值?或者說,更多人早夭、更多小朋友犯上哮喘和支氣管炎,算不算社會成本?

推出選擇方案當天,機管局找來楊千嬅、吳宇森、李治廷、馮國經、梁富華等名人高調撑場,一個個在媒體前宣稱「我支持第三條跑道」。倒想問,安排一班公眾人物一面倒地、差不多喊着口號地支持興建跑道,其實,是哪門子的諮詢?

玫瑰很美,卻很貴,而且帶刺!

朱漢強
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