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西部水域發展工程面積直迫4,000公頃,加劇對中華白海豚的威脅

June 24, 2011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今天推出網上互動地圖,展示近年多項於香港西部水域的發展工程對中華白海豚帶來的影響。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調查顯示,過去20年,超過2,000公頃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受到挖泥、傾倒及填海的影響及破壞。香港機場管理局(下稱機管局)擬建的機場第三條跑道,將進一步填海650公頃,嚴重打擊生存已備受威脅及數量明顯下降的中華白海豚。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昨推出網上互動的「中華白海豚威脅地圖」( wwf.org.hk/threatmap),詳細展示中華白海豚活躍的本港西部水域,在過去十多年間的工程發展項目。單是香港國際機場、永久飛機燃料設施及竹篙灣發展項目等,已填海達 1,500公頃。規劃中的工程包括海上污泥卸置設施、港珠澳大橋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等,仍會持續暫時或永久性佔據海床面積,受影響的海床面積共 4,000公頃。

填海面積如 34個維園
香港鯨豚研究計劃為漁農自然護理署撰寫的監察報告顯示,三個主要棲息地錄得的中華白海豚數目,已由 03年的 158條大幅下降至 75條。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經理梁士倫指出,第三條跑道為本港歷來第二大填海工程,面積相等於 34個維園,中華白海豚將面對更嚴重的威脅,政府應制訂以科學為基礎的中華白海豚管理計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